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
吉ICP备案号18002506号
吉公网安备 22010402000667号
来源:长春光华学院
2020-06-10 10:33:36
一、当前跨境电子商务所面临的形势
(一)跨境电子商务得到政府的鼓励、扶持,行业进入迅猛发展期
十八大以来,国家就创新驱动战略做出三大部署。一是互联网+;二是“一带一路”;三是供给侧改革,这三个部署同跨境电商行业都有高度关联。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设立13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列为“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工作项目之一。随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国际社会广泛承认,进口博览会的顺利召开,昭示跨境电商行业必将迎来快速发展。2019年1月1日《电子商务法》施行,同日,国家将调整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税收政策,提高商品限额上限,扩大清单范围,为跨境电子商务行业又带来重大政策利好。
2018年上半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为4.5万亿元,同比增长25%。其中,上半年出口交易规模为3.47万亿元,同比增长26%。进口交易规模为1.03万亿元,同比增长19.4%。预计全年跨境电商进出口交易规模将达9万亿元。
2012-2017年中国跨境电子商务交易规模(金额:万亿元人民币)
2012年 |
2013年 |
2014年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1 |
3.15 |
4.2 |
5.4 |
6.7 |
8.06 |
(二)跨境电子商务在外贸占比越来越高
与进出口贸易下滑不同,跨境电商异军凸起。2015年和2016年,进出口贸易总额分别为24.6万亿元和24.3万亿元,同比下降7.0%和1.0%。2008年到2016年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年复合增长率25.77%,大大高于同期进出口贸易增长。
(三)吉林省外贸和跨境电子商务取得好成效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跨境电子商务工作,陆续出台多项政策为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保驾护航。8月13日,省委书记巴音朝鲁在松原市调研时考察了当地淘宝村运营情况。巴音朝鲁表示,要大力关注电子商务,推动农村电商及农产品上行,一起让农村生活更美好。2017年,全省对外货物进出口完成1254.1亿元,增长3.0%,其中出口增长8.2%,跨境电商出口增长38.0%。2018年1月13日,首批跨境电商直购进口商品在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海关通关放行。从“只出不进”到“可进可出”,标志吉林省跨境电商进入2.0时代。
(四)制约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是跨境电子商务法律体系急需建立。二是在线支付环境需要更加安全。三是本地知名品牌化少。四是有仿货。五是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匮乏,缺口巨大。六是观念、基础落后。七是创新能力弱。
二、跨境电子商务的人才现状及需求特征
(一)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缺口巨大
中国跨境领域对应人才缺口约450万,缺口以30%增长率增加,87%电商存在人才缺口,大规模企业比去年增加12%。满足企业运营的仅占25%。
(二)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特征
1.岗位需求。网站平台设计专员、网站运营与推广专员、品类销售及上架管理员、项目管理、市场营销策划专员、物流、供应链管理、广告设计、售后服务和客服专员等。
2.专业需求。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外语、工商管理、市场营销、计算机技术和小语种专业等。
3.专业技能。(1)贸易专业知识:国际贸易、国际物流管理、跨境商务管理、跨境支付等。(2)语言类知识:英语、日语、韩语及其他小语种。(3)信息技术知识:网站建设、SEO(搜索引擎优化)、网络营销、店铺运营、信息技术应用、数据库建立及管理等。
4.学历要求。中专占3%;大专占56%;本科占14%;能力占27%。本科学历和2016年相比,上升10%。
(三)电商人才应具备的素质
学习能力70%;行业敏锐度与创新能力48%;专业知识和技能47%;责任心和敬业度45%;团队协同合作能力42%。
三、吉林省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路径分析
(一)吉林省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简况
今年,为贯彻落实《吉林省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实施意见》,政府、高校和学术团体在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都有了具体动作。吉林省商务厅、吉林省教育厅联合阿里巴巴集团的“百城千校 百万英才”跨境电商人才培育项目落户白城师范学院。首届吉林省青年农村电商人才训练营暨农特产品网销大赛颁奖活动在通化隆重举行。由吉林省电子商务学会主办,长春光华学院与长春师范大学共同承办的吉林省电子商务学会学术年会暨全国第十五期跨境电子商务高级研修班在长春开班。
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起步晚、基础差、数量少。二是高校开设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的很少,向本地输送的毕业生不多。三是受东北经济发展慢待遇低的原因,毕业生留在本地工作的少。四是东北地区人口基数下降、人才外流影响,跨境电子商务人才流失现象严重。五是地方政府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的政策不积极。六是跨境专业课程和体系设置不合理,导致从业人员难以满足企业需求。六是高校师资队伍严重缺乏,常常出现“无理论知识”“无实践经验”“无实训操作”的“三无”问题。七是政府和社会团体组织开展的一些培训,多是针对较高级人才培训,数量有限,效果不明显。八是社会力量参与低,多以营利为目的,形式多大于内容。九是企业培养员工投入少,校企合作不紧密。十是缺少实训基地。
(二)吉林省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路径
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是跨境电子商务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产业是振兴吉林的需要,而培养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则是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政府、学校、企业、社会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通过政策扶持、校企合作、产学融合,破解跨境电商人才培养难题。集聚政府政策、企业需求、高校教育、社会资源四大优势,积极开展联合培养、孵化培训、猎聘测评、人才交易等服务,推动跨境电商产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实现吉林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快速崛起。
1.发挥政府职能优化引进和培养人才政策。一是制定出台关于加快引进和培养跨境电子商务人才方面的政策文件,积极培养和引进跨境电子商务相关人才,为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创造自我价值实现空间,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制定吉林省跨境电子商务人才标准,对符合“吉林省人才新政18条”的高端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可优先享受相关政策。二是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园、省内高校、企业之间的合作,加强跨境电商的教学科研项目,加大吉林省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力度和实践培训基地的建设。三是积极组织跨境电子商务业务培训。对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参加学术会议和短期进修的,财政可给予一定数额资助。四是凡发起、组织和承办跨境电子商务学术会议的,按照国际性和全国性的规模,财政给予其一定数额的配套资助。五是设立专项资金,资助全省高校开设跨境电子商务专业或跨境电子商务专业方向。六是启动跨境电商人才港项目,用跨境电商的纽带连接企业、连接院校、连接政府、连接研究机构,把跨境电商的关键节点贯通。七是联合省内高校和省外一些知名高校设立专门课程,定向为本地培养电子商务人才。也可以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开办短期培训班,解决急需的实用型人才需求问题。八是建立跨境电子商务人才认证体系。与著名猎头公司合作,在做好人才储备的同时引进高端专业人才。
2.发挥高校主力军作用,培养优秀跨境电子商务人才。一是设置跨境电商专业。针对企业跨境电商企业需求设立跨境电商专业,也可以在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国际商务专业里设置跨境电商方向。二是改善课程体系。在构建跨境电商课程体系上,要坚持跨境专业课程和职业岗位对接的原则,在教学中应将国际贸易、物流、电商、信息技术等专业资源整合重组,打造具有竞争力跨境平台课程体系。教学课程内容应分为不同的阶段,拥有不同的教学目标,环环相扣,才能使学生逐步的深入了解所学的内容。三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行外部引进和内部培训相结合机制。外部引进熟悉主流跨境电商平台、精通跨境电商流程的一线跨境电子商务企业的操作人员和外贸行业资深从业者。内部则要针对原有师资力量的短板进行组织培训学习。四是大力推行校企合作。校企双方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建实践设施、设备与技术。五是加强创新创业指导。组织学生参加各类跨境电商创新创业比赛,顺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召唤,以赛促学业,以赛促就业,有利于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六是建立实训基地。学校输送毕业生到第三方服务商企业进行实操训练及岗前培训,让学生切实体验跨境电商所涵盖的国际贸易业务知识,熟悉跨境物流、报关报检、跨境支付、出口退税等操作流程。
3.充分发挥行业协会桥梁作用。电子商务行业协会是制定跨境电商人才标准的主要参与者,要及时反馈市场对跨境电商人才的需求情况,建立跨境电子商务人才信息库,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政府、学校、企业间的纽带作用。
4.企业要在人才上下功夫。按照“互联网+”思路,提高跨境人才培养比重。在与学校签订人才“订单”时,要注重超前意识,同时做到爱护人才,关心人才。
5.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资源紧缺孕育商机,培养跨境电商人才专门机构、电商培训公司以及传统人才培训进入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市场,将是不可或缺的力量。
责任编辑:牛小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