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
吉ICP备案号18002506号
吉公网安备 22010402000667号
来源:本站
2021-10-09 10:06:52
说到酵素,很多人都不陌生,它被很多女性朋友用来美容、瘦身、缓解便秘等。近日,一条“杭州阿姨吃3年酵素肠子表面像蛇皮”的新闻冲上了微博热搜榜,引发关注。那么,肠子变黑真的跟吃酵素有关联吗?今天的节目,咱们就来说说关于酵素的那些事儿。
杭州63岁的王阿姨便秘多年,三年前开始吃酵素,近日,在一次结肠镜检查时,医生发现王阿姨的肠子布满了棕黑色的花纹,像“蛇皮”一样,被诊断患上了结肠黑变病。
结肠黑变病,是一种结肠黏膜上皮黑色素沉淀导致的、良性的、可自我恢复的非炎症性肠病。罹患这种病的人,在肠镜下可以看见其肠道有不同程度、不同范围的发黑,黑色素呈条纹状、斑片状沉着在结肠黏膜上,纵横交织呈网格状。患者的主要症状有腹胀、腹痛、便秘、排便困难、肛门坠胀等,少数患者有下腹部隐痛及食欲差;部分患者伴有低血钾、低血钠、低血钙;偶见水肿性结肠狭窄。此外,在临床上还可见到结肠黑变病合并结肠炎、结肠息肉、甚至结肠癌的患者,这些患者可能会出现便血、腹泻等症状。
结肠黑变病,多发于便秘患者,尤其是长期服用刺激性导泻剂的患者。
那么,肠子变黑跟酵素有关系吗?
“酵素”是其在日本的叫法,也就是“酶”。酶是大多数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催化剂,各种酶的缺乏往往都会带来或大或小的问题。
酶也是一种高效率的生物催化剂,是一种加速细胞活动的物质,它的效率是化学催化剂的几千倍到几十万倍。
所谓酵素,一般是指用小麦、米的胚芽以及大豆等植物原料,用乳酸菌或者酵母发酵以后所制成的发酵食品。据研究表明其提取物当中含有较多的黄酮类、植物色素、超氧化物歧化酶以及益生菌,短期适量的服用有一定的促进胃肠道蠕动、帮助消化吸收、缓解便秘的作用。
然而,如长期大剂量服用,在刺激肠粘膜上皮细胞、促进肠道腺体黏液分泌、增加排便次数的同时,也增加了巨噬细胞的活性和吞噬作用,同时促进了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产生的凋亡小体被巨噬细胞所吞噬后转化为典型的脂褐素或其他色素,脂褐素等沉积在结肠黏膜上,即形成色素沉着斑,从而使结肠发生黑变病。
所以,长期服用酵素跟肠子变黑是有很大关联性的。
事实上,酵素对于美容、瘦身的作用往往被夸大!酵素,其实是一种很普通的酶,这些外源性口服补充的酶多为蛋白质,有可能还没发挥作用就在胃里被分解破坏掉了。所以,想要借助口服酵素来达到所谓的美容、瘦身的功效,显然是不现实的。
另外,人体自己制造的酶才会在机体内发挥最佳的生物学效应,无论是通过饮用自制的酵素饮料,还是口服酵素药片,虽然短期内具有一定的加快代谢、促进消化的作用,但如果长期使用,可能抑制自身酶的生成,还可能导致结肠黑变病,得不偿失。
肠子变黑,会增加患癌风险吗?
一般认为,结肠黑变病是一种良性病变,只要及时停用泻药,经有效调理,便秘症状改善,黏膜上沉着的色素会逐渐消退、分解。
结肠黑变病并非不可逆,但是此病和由此加重的便秘确实很难被治愈。结肠黑变病一般不会发生癌变,但有国外研究表明,结肠黑变病或将增加罹患结肠癌的风险。
另外,因为结肠黑变病的患者并发结肠息肉的可能性明显高于其他人群,而结肠息肉是一种癌前病变。所以,警惕患结肠黑变病是有必要的。
该如何科学缓解长期便秘的问题呢?
首先,要多喝水。保证每天至少1500ml的饮水量,相当于3瓶500ml矿泉水的量。
要多摄取膳食纤维。尽量多摄入全谷物、杂豆和薯类等粗粮,芹菜、西蓝花等蔬菜以及苹果、香蕉等水果也富含膳食纤维。
要保证足够的食量。一定量的食物残渣有助于肠道蠕动,产生便意。
要适量运动、避免久坐。适量运动可以增加肠道蠕动。散步、慢跑、爬山、瑜伽等都可以预防和改善便秘。
要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定时排便,不要憋便。排便时集中注意力,别带手机、报纸进厕所,减少外界因素的干扰。
还可以通过揉肚子的方式来缓解便秘的情况。沿着肚脐周围揉一揉,增加腹腔压力,刺激肠道神经,促进粪便排出。
此外,可以适量补充益生菌。对严重便秘的人群,建议到消化内科进行正规诊疗,先诊断清楚病因,然后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不知道您有没有发现,家中常常会莫名其妙的出现一些小飞虫,尤其是水果盘上方、下水管道和植物盆栽上,时不时都会有它们的身影。这些小飞虫不来则已,一来还都是成群结队的,让人不堪其扰。那么,这些小飞虫到底是从哪来的呢?
其实,这些小飞虫绝大多数是一种叫做果蝇的生物,它们广泛地存在于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只是因为个头小、不发声,平时不易引起注意。果蝇基本不带有病菌,但不排除沾染细菌。
不同的果蝇食性有别,有些常在成熟瓜果或腐败植物上吸食糖蜜物质获得营养;也有的以树的汁液或花粉为食,而它们最主要的食物是在有氧与无氧条件下都可以生存的酵母菌。
果蝇可以在水果的果皮下产卵,但因其大多在无污染环境下长大的,很少带有病菌,所以一般不会对人体产生伤害。但放久了的水果,特别是一些去了皮的水果,也可能沾染环境中的其他细菌,更建议现切现吃。
卫生间出现的黑虫子,常常黏在墙壁上甚至是坐便器内,这些“不速之客”就是蛾蠓,是一种卫生害虫,一般是通过下水道侵入居民家庭。蛾蠓,可携带病菌,传播疾病。
蛾蠓产生的源头多为含有腐败有机质的积水,既脏又湿,而我们生活中的不少地方都可能成为它的生长繁殖基地。由生长环境可以看出,它们含有的病菌不少,有污染食物、传播疾病的可能性。
喜欢养些花草的朋友,会经常发现枝叶上莫名其妙出现很多十分细小的黑色的飞虫,有时候稍微不小心,还容易将它吸入鼻子、嘴巴,特别烦人。
这些小飞虫也叫蕈蚊,和普通吸食人血的蚊子不一样,它们以潮湿和腐烂的有机物质为食,因此一般也并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但要注意的是,湿漉漉的土和花盆,一些肥料、落叶等容易滋生霉菌,而蕈蚊可以通过消化系统、皮肤接触、呼吸系统等途径对人体造成影响,甚至增加癌症风险。
因此,喜欢在家种植花草的人,要经常给植物松土晒太阳。
诗中的飞蛾受人倾慕,扑火义无反顾;但现实中的扑棱蛾子就没那么美丽了,它们喜欢随着光源横冲直撞,翅膀上常常还有粉末掉落,要是不小心碰到了手,还留下一堆粉粉毛毛的东西,直让人头皮发麻……
不过,好在飞蛾一般没有毒,除了吃蔬菜外,对人的正常生活基本没有影响。而飞蛾翅膀上面的粉是鳞片,主要成分是碳原子数目不等的烃类,以及高级脂肪酸和高级醇的脂,也不用担心伤害皮肤。
飞蛾十分喜欢光线,容易聚集在光线周围,因此天黑后记得关好门窗。飞蛾是最怕杉树味的,若有条件可收集些杉树枝与叶子放窗口,这样飞蛾就不敢轻易接近了。另外,一旦发现家中有飞蛾,可以在灯源下放置一盆水,使飞舞的飞蛾跌入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