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
吉ICP备案号18002506号
吉公网安备 22010402000667号
来源:本站
2021-10-16 10:06:52
青少年时期和成年后的最初几年是发生诸多变化的关键生命时期。离家、开始大学生活或新工作都可能令人生畏和导致压力。与虚拟网络不分昼夜的链接也会带来额外压力,很多年轻人发现应对改变和不确定性充满挑战。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这些挑战虽然困难但是可控。但对于一些人来说,如果没有支持和干预,这些情绪可能导致焦虑、沮丧、成瘾,或其他形式的精神疾病。
“抑郁症”已成为困扰人类的第一大精神问题,有人把它形容成大黑狗,看着黑狗在生命中时来时往;有人饱受其困扰,但仍在顽强地抗争;有人经过艰难的攀登最终到达山顶,遇见了一个崭新的自己。今天的节目就让我们共同来关注一下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身体的疾病,和感冒、发烧、肠胃炎一样,它并不能靠患者主观意愿就能控制。抑郁症成因复杂,有生理方面的因素,也有后天环境等方面的因素,抑郁症在不同人的身上也会有不一样的表现。
抑郁症典型的表现是三低症状:低情绪、低意志力、低兴趣。当你总是莫名地情绪低落、悲伤,对前途感到渺茫,对周遭一切、甚至游戏都不感兴趣,并且出现记忆力下降、学习能力减退等情况超过2周,就需要警惕抑郁症的出现了。它的到来我们需要认真对待,因为它会放大我们在生活中的挫败感和无助感,让我们感觉这个世界是灰色的。
抑郁症和情绪有关,但它又不是一种单纯的情绪问题,而是一种涉及到大脑、身体的疾病。根据现代医学的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和普通人的大脑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核磁成像的结果显示,相较于普通人,抑郁症患者的大脑中负责恐惧感相关的脑区-杏仁核会变得更大更活跃;而和记忆、认知相关的脑区—海马体体积明显变小。杏仁核的改变会放大抑郁症患者的恐惧情绪,他们在生活中感受到的恐惧会比普通人更强烈。而海马体的萎缩通常对应着记忆力衰退、认知能力的下降。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抑郁症持续的时间越久,大脑海马体的体积就可能越小。
此外,抑郁症患者的多巴胺、血清素的分泌均会有变化。这些因素,会让抑郁症患者丧失快乐的能力,也会让他们陷入迷茫中,觉得自己一点点小事都做不好,加深自己在生活中的不配得感。
相较于成年人,青少年罹患抑郁症的比例更高,根据最新版的《2020抑郁症患者群体调查报告》显示,72%的患者确诊年龄在25岁之前,也就是说大部分人的初次确诊时间集中在中学、大学和工作阶段,即青春期开始后。13-17岁是抑郁症的高发区。各个高中及高等院校应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测评结果异常的学生给予重点关注。
实际上,抑郁症的成因复杂,谁都无法三言两语讲清楚。但是,有一点是明确的,抑郁症的发生和长期的慢性压力息息相关。
美国临床神经心理学家威廉·斯蒂克斯鲁德在他的著作《自驱性成长》中对青少年抑郁症的发生提出了一项新的看法:新时代的生活削弱了孩子原本具备的压力应对机制,这导致了抑郁症在青少年群体中更大规模的爆发。他也曾指出,处于长期的慢性压力之中,恰恰是目前发生在世界各地许多孩子身上的事。制造这种慢性压力的并不是多么重大的危机,而是持续的失控感。
实际上,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绝大部分都对同伴的评价很敏感,一次不友善的对待,可能就会让他们困扰好几天。而由学业所引发的家庭、学校带来的慢性压力,可能会让青少年持续暴露在失控之中。
那么,一旦患上抑郁症,我们该如何面对呢?
首先,你可以去医院寻求专业的帮助。因为缺乏专业相关知识会让你自己无法正确使用量表去获得准确的检测结果。精神科或者心理科的医生更专业,更权威,他们能够给与你更恰当更合适的帮助。其次,请告诉自己,哪怕是真的生病了,也不是你的过错。如果你是一个抑郁症的患者,你身上的疲乏、极端情绪、成绩上的波动,不是因为你懒,缺乏意志力,很可能是因为生病造成的。你并不需要为得病羞耻,就像感冒一样,当你开始正视它,开始采用科学的治疗方式,就有可能战胜抑郁症。然后,请及时向家人求助,大大方方地向家人坦诚生病的事实。请相信爸爸妈妈是这个世界上最愿意支持你的人,他们会协助你度过难熬的抑郁时光。
澳大利亚插画家马修·约翰斯通自20岁出头就被抑郁症困扰,他形容抑郁症是一只“大黑狗”。面对被“大黑狗”充斥的生活,他曾奋起反抗又无力地躺倒在地,努力自救却还是被“大黑狗”制服而无法动弹。“黑狗”一度令他彻底屈服,几乎失去生存下去的勇气和决心。然而凭着一丝抗争的意志,他决定寻求专业的帮助和指导,正视抑郁症,不再独自抵抗,并逐渐治愈。在治愈之后,他写了一本书叫做《我有一只叫抑郁症的黑狗》。这本书帮助更多人了解了抑郁症,也让很多人感受到了心灵上的治愈。
除了抑郁症,在如今互联网时代,我们也应该尤其关注数码世界中的精神卫生。如果负责任地使用社交媒体,加强沟通和社会联系的益处显而易见。但是社交媒体也给青少年和年轻人带来风险。年轻人作为社交媒体的最大用户群体,再加上处于成长的脆弱时期,社交媒体可对其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比如年轻人在网络世界中容易感受到同辈压力、霸凌、孤立感和被冷落。由于年轻人在指尖所掌握的丰富信息和交流,很有必要在青少年和年轻人之中提倡负责任地使用网络和社交媒体,以及培养他们具备在数字世界驰骋时保持心理健康的必需技能。
同时,世卫组织推出了《帮助青少年茁壮成长的工具包》,列出了促进和保护青少年心理健康、减少青少年自伤行为的必要措施。该《工具包》的适用对象是卫生、教育、社会福利等国家部委,以及非政府组织、社区组织、国际非政府组织、联合国机构等非营利机构。
除了抑郁症以外,双相情感障碍也是现在较为人们熟知的一种疾病,对于它你了解多少呢?
双相情感障碍又被称躁郁症和躁抑症,是心境障碍的一种疾病,其发病特点是抑郁和躁狂混合发作。抑郁症的平均发作时间大约为六个月,躁狂症往往表现为突然发作,其平均发作时间约为四个月。双相情感障碍可能会表现为躁狂和抑郁相交替发作,但由于双相情感障碍难以确诊,所以常常被诊断为抑郁症或者躁狂症。事实上双相情感障碍和传统的抑郁症以及躁狂症还是有很多区别的,如双相症的发病时间较后者早,常常在25岁以前可以发现。其次,前者在女性中的患病率多于男性,有家族遗传病史的患者更容易是双相障碍,而非抑郁或躁狂症。
在双相障碍的治疗中,不仅需要定期看医生以跟进病情,同时也需要长期服药来控制病情。对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应定期进行复诊,从而提高药物的依从性,及时纠正药物的副作用。其次,患者应当按照大夫的要求长期服药,切勿私自停药以免造成不良后果。不仅如此,由于抑郁症和躁狂症的发作都对脑部具有一定的损害,所以应当服用保护脑部的营养药。虽然这些药物的治疗不能药到病除,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可以减轻患者发病的程度,延缓复发的时间,对患者健康而言利大于弊。
由于这种病情的发作不仅与自身情况有关,同时也受环境的影响。所以,日常的护理中,双相情感症患者需要周围人更多地关爱他们。同时,双相症患者也需要适当进行物理治疗以及心理治疗,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希望大家可以多多关注自己和家人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