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龄和身高到底啥关系

来源:吉林日报

2019-08-15 13:28:03

吉林日报记者 张添怡


本期专家


曹连富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童诊疗中心儿童保健科副主任,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成长天使基金定点医院项目执行负责人,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儿童健康与骨龄评价中心特约顾问。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常见病、营养不良、矮小症、性早熟、肥胖症、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及儿童常见病。对儿童常见病、推拿、药膳调理、婴幼儿系统保健,发育评估、智力评估、骨龄计算、身高预测、骨发育畸形早期矫正有专长。


俗话说“大个儿门前站,不俊也好看”。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身高问题越来越受到家长的重视,因为身高密切关系着孩子的学业、就业、择偶等一系列问题。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去医院,想要改善矮小现状,这时候医生会先给患儿做一项检查:骨龄检测。那么,到底什么是骨龄?和身高又有哪些密切关系呢?本期《求证》我们就邀请专家给大家科普一下骨龄和身高的关系。


一 什么是骨龄?


曹连富:骨龄是指骨骼年龄,是反映发育水平和成熟程度较精确的指标。它是以儿童骨骼实际发育程度与标准发育程度相比所求得的一种发育年龄。骨龄在很大程度上代表儿童真正发育水平,因此用骨龄来判断人体成熟度较实际年龄更为确切。目前,常用的骨龄标准有标准图谱法及计分法。临床上常用拍摄左手骨X光正位片,采用《中国青少年儿童手腕骨成熟度及评价方法》(简称中华—05)分析手腕骨发育程度进行骨龄评价。


二 身高取决于骨龄还是年龄?


曹连富:两者不仅有关系,而且关系很大。骨龄可以反映儿童的生长速度。由于骨骼的线性生长,长骨两端软骨不断生长,骺软骨不断地分泌成骨细胞并逐步骨化,骨就不断增长,孩子也就随之长高。成年以后,骺软骨全部骨化,骨干与骨骺连成一体,称之为骨骺线闭合,骨骼就不再增长,人的身高增长也就停止。因此,人的身高增长更多的是与骨成熟度即骨龄相关,而不是取决于年龄。儿童长高的潜力在医学上可通过判断骨骼的成熟程度来预测生长潜力,通过骨龄来预测身高。


三 如何根据骨龄和生活年龄差值来判断儿童生长发育是否正常?


曹连富:人的生长发育可用两个“年龄”来表示,即生活年龄(日历年龄)和生物年龄(骨龄)。


生物年龄(骨龄)-生活年龄的差值在±1岁以内的称为发育正常。


生物年龄(骨龄)-生活年龄的差值>1岁的称为发育提前(简称早熟)。


生物年龄(骨龄)-生活年龄的差值<-1岁的称为发育落后(简称晚熟)。


骨龄的异常,常常是儿科某些生长发育疾病所表现的一个方面。许多疾病影响骨骼发育,使其提前或落后,如肾上腺皮质增生症或肿瘤、Alreb-ert综合征、性早熟、甲亢、卵巢颗粒细胞瘤等将导致骨龄提前;而卵巢发育不全(Turner综合征)、软骨发育不全、甲低等将导致骨龄明显落后。


四 在检测儿童生长过程中有哪些误区?


1、个子不长是没到时候


正解:很多家长在儿童出现身高增长速度缓慢或者停滞的情况时,总觉得是晚长,还没到长个子的时候,这么想是不对的。“晚长”医学上是指青春期发育延迟,这样的孩子青春期前身高正常或略偏矮,只是到了青春期其他同龄人身高陡增而自己青春期延迟,才会显得身材矮小,一般孩子父母也曾有晚长个的情况。如果孩子骨龄落后实际年龄2岁且生长激素水平正常,则可能为晚长或体质性青春期延迟,但如果骨龄与孩子年龄相匹配,则提示孩子不属于“晚长”,而是出现了身材矮小,而且时间拖得越久、身高差距越大。在孩子生长发育的过程中,无论哪个年龄阶段出现身高的落后或者某一阶段生长速率的减慢,都需要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


2、孩子的身高是由遗传决定的


正解:遗传是一个异常精密的过程,由遗传决定的60%—70%部分不容易改变;然而生物进化给了我们30%—40%的空间可以自由发挥,就是通常所说的环境因素影响身高,后天的身高是可以干预的。人长高的关键因素是——生长激素。营养、运动、睡眠、心情等都会影响生长激素分泌。对正常发育的儿童来说,通过后天营养、睡眠、运动、心情指导,疾病预防等科学的身高管理计划,可以改善人体生长激素分泌,促进身高。如果因为内分泌异常等疾病所导致的身高落后,通过日常生活的干预是不太可能帮助身高达到正常值的,可以选择正规的医院接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是有希望达到遗传身高或突破遗传身高。


3、矮小不是毛病,只要不影响健康就不用治疗?


正解:世界卫生组织(WHO)2025年全球六大营养目标中,成年身高位列第一;2015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发布的全球营养框架中,给予儿童身高极大关注,其次才是认知能力、经济能力、生殖能力和慢性病患病风险。《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指出,要将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控制在7%以下。儿童生长发育水平反映了儿童营养和健康状况,是整个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身高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长高是所有家长对孩子的期望。


五 骨龄测评需要多久一次?


曹连富:每个孩子身高生长有早长和晚长之分,骨龄可以真实地反映儿童生长的实际状态。如果孩子的骨龄大于实际年龄,而营养又过剩,很可能会促使孩子的骨龄更加超前,使身高生长期缩短,导致未来成年身高不理想。孩子3岁以后最好每年测一次骨龄,通过对比骨龄和身高的增长情况,准确地分析孩子的生长速度和生长潜能,了解孩子未来成年身高状况,对孩子潜能发挥进行有规划性的培养。定期进行骨龄检测,还可以及时发现生长偏离,尽早进行相应的干预。


六 如何界定生长速度缓慢和矮小症?


曹连富:人的身高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但是有一个相对的范围。医学上用百分位法或标准差法来判定孩子是否属于矮小。即身高低于同种族、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健康儿童身高的第3百分位数,或低于2个标准差(-2sd),医学上称之为矮小。身高明显低于同种族、同性别、同年龄儿童或一年生长速度低于4—5厘米时,就要考虑孩子有生长障碍,称之为生长迟缓(矮小)。


检查自己孩子的身高是否正常,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和同龄的孩子比较,如果比同龄的孩子平均矮5厘米以上、长期坐在班级前两排等,就应该引起重视去正规医院做相关检测了。


七 哪些情况下需要介入干预治疗?


曹连富:1、生长激素缺乏症(GHD)儿童:由于生长激素完全或部分缺乏导致的矮小。


2、特发性矮小症(ISS)儿童,即:①身材矮小,但生长激素刺激试验提示生长激素不缺乏的患者;②身高低于同性别、同年龄儿童正常参比值2.25标准差以上;③预计其成人期终身高在-2标准差以下。


3、先天性卵巢发育不良综合征(Turner综合征):临床特点为身矮、生殖器与第二性征不发育和一组躯体的发育异常。智力发育程度不一,寿命与正常人相同。母亲年龄似与此种发育异常无关。


4、小于胎龄儿(SGA):又称宫内生长迟缓儿或小样儿,是指出生体重低于同胎龄平均体重的第10百分位数,或低于同胎龄平均体重的2个标准差的新生儿。


八 具体如何治疗?


曹连富:首先明确矮小的病因,我们需要检查营养因素、体质、甲状腺功能、生长激素激发试验、糖代谢、磷代谢以及垂体的磁共振等。这些检查明确之后对应我们的治疗方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我们的治疗才能够更有效。大多数的生长激素缺乏性身材矮小,治疗方案是使用生长激素改善成年身高,体质性矮小结合中医药治疗。


生长激素治疗矮身材的疗程视个体身高增长情况而定。《矮身材儿童诊治指南》指出,疗程通常不宜短于1—2年,过短时,孩子的收益对其终身高的作用不大;同时《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儿科临床规范应用的建议》中也指出,身高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不断改善,治疗时间越长,身高的改善越显著。因此,一定要树立信心,坚持治疗,以达到理想的身高。同时也要配合营养、睡眠、运动等。


九 使用生长激素真的有副作用吗?


曹连富:生长激素是一种生理性的激素。生长激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骨骼生长,促进蛋白合成,影响脂肪和矿物质的代谢。生长激素是一种药物,它和其他药物一样,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药物相关的一些不良反应:①最常见的副作用是注射之后局部会有疼痛、不适,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往往疼痛的感觉可能会延缓。②对糖代谢的影响,它可能会引起血糖高的问题,所以要监测使用生长激素患者的血糖变化,大概3个月或半年就要监测一下;③注射生长激素后,患者有可能会出现良性颅高压,可能会有头痛、脑袋不舒服的情况,但往往停一段时间再注射之后,症状基本上都会消退。根据我国《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儿科临床规范应用的建议》推荐,生长激素的治疗过程中应该常规进行血生化指标的监测,需要每3到6个月监测甲功、空腹血糖以及胰岛素生长因子-I的水平,每年都要监测肝功能、肾功能、肾上腺皮质功能和糖化血红蛋白。


十 治疗有药物依赖性吗?


曹连富:矮小的孩子使用重组人生长激素的目的是外源性补充生长激素,促进身高增长,如果停药,孩子将按照原来的生长速度生长,对自身的分泌没有任何影响。比如一个身高在第3百分位的儿童,每年身高增长5—6厘米,通过治疗后,身高追赶至第50百分位(中等身高),停止治疗后再回到每年5—6厘米的身高增长速度,就能维持在第50百分位的生长曲线。


十一 盲目选择市面上的增高产品会有哪些后果?


曹连富:一些家长因为自己孩子身材矮小,选择一些不科学的增高方法,盲目相信市面上的增高产品,这些增高产品可能不仅没有增高效果,反而会导致孩子身体出现不良反应,导致早熟、骨骺线提前闭合、肥胖等后果。


责任编辑:牛小宁